发布时间:2024-04-28 09:44:18    次浏览
星空体app首页星空体app首页星空体app首页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2023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代码为I-65。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之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具体到细分赛道,公司主营业务涉足智慧安全、智慧城市两类细分行业。
公共安全管理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备受重视的领域。公共安全管理涵盖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网络信息安全等多方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共安全各相关部门顺应时代科技发展潮流,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智慧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在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公共安全管理新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公共安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不断出现新的挑战。随着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接入,公共安全管理逐步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来采集各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这些新技术提供准确的势态感知。公共安全管理正在从更多依赖人类的系统、分时段、分区域的防控,进步到借助机器的精确感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测。智能化的数据应用能够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公共安全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洞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智慧安全管理通过对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加强,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公安大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可以有效应对城市转型中出现的新型公共安全问题,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化的数据应用能够为公安机关开展警情处置、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强力支撑,为依法行政管理、服务人民群众提供全新助力。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公共安全支出2,245.58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通过对城市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级,形成支撑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之一。
随着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的推进,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3年,我国城镇人口继续增加。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从提高幅度看,较2022年扩大0.44个百分点。
从省域层面看,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智慧城市产业基础好,数字化意识强,顶层设计理念领跑全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数字化发展相关政策,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先进地区的新共识。
智慧城市基于“端-边-云-网-智”五层技术架构,可以实现在园区、学校、建筑、社区、出行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化融合管理。智慧城市并非传感器、通信网络、云计算等系统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软件算法(人工智能如机器视觉、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与硬件设施的有机结合,提高运营效率和数据能力。目前,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自动驾驶、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加速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
智慧城市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这主要是由于智慧城市是跨行业、跨技术领域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高度集成,智能应用深度整合,系统规模庞大,继承性和迭代性强,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技术进步仍在持续驱动智慧城市产业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与创新,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不断革新的技术与工具。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亦不断扩张,遍及教育、医疗、交通、物流、金融、安全、能源、环保等领域。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同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
报告期内,行业内最引人瞩目的变革来自生成式AI。2023年被认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突破之年,这一领域的发展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OpenAI发布的GPT-4模型在功能上显著优于前一代模型GPT-3.5,并在编码能力方面表现出色。文本到图像、文本到视频生成技术等AIGC能力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AI大模型正在向跨语言、跨任务、跨模态的技术方向演进,行业大模型不断涌现,为多个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预计将在未来展现更大价值和更多能力。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人口流动愈发频繁,人口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公共安全领域的防控工作难度提高,公安部门掌握信息数据的手段需要多样性,单一维度的技术手段不再能满足需求。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等领域的进步,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深度信息挖掘与碰撞,形成动态多维信息库,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新趋势星空体app首页。同时,智慧安全产业链逐渐完善,形成了上游软硬件提供商、中游安防产品设备和方案厂商、下游集成和建设服务商的格局。
2023年2月,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提出推动高新企业与公安机关协同创新,组建有地方特色的公安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行动,攻关反电信网络诈骗技术、视频图像智能技术、智能警用装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全力落实科技兴警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长7.2%。电磁空间安全作为国防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瞩目。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尽管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约80%的城镇化率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人口向城市汇聚,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再匹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城市问题频繁爆发,城市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愈加繁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强调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并承担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职责。这一改革举措顺应了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集合了新理念、新模式等要素,对平台的建设要求更高,当前,日益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正有力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在安防、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商用,以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间协同作用,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使智慧城市具备感知互联、交互共享的能力,促进智慧城市更快发展。
受政策红利、社会需求、技术升级等利好因素影响,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智慧城市行业。据IDC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市场预测,2023-2027》统计,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8,754.4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及物联设备投入达到4,953.3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56.6%;软件投入为2,207.2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25.2%;ICT服务投入为1,594.0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投入的18.2%;较2022年的市场投资规模有所提升。
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专注于智慧安全与智慧城市领域,在教育、医疗、交通、制造、金融、互联网、公安、司法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和交付经验。公司坚持独立自主研发,智慧安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积极布局5G、信创、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5G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完成列装,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常青云”实现对六大国产服务器芯片(飞腾、鲲鹏、龙芯、兆芯、海光、申威)的全面兼容后,在报告期内相继完成与摩尔线)、达梦、神舟通用、海量、凝思、东方通(300379)等多家主流国产厂商互认证测试,实现了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的全方位信创适配。公司参与建设的国家级文化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智慧化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报告期内,荣获“2022年度智能建筑行业工程百强企业”、“2022年度数据中心工程企业30强”、“2023年度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荣誉,参与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组织编制的《数字政务产品复用推荐评价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验收规范》,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公司从事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的产品研发和制造,以及总体集成业务。公司是一家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安全、智慧城市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在智慧安全领域,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信号及协议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为基础,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的社会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的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其业务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等需求。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聚焦智慧民生、城市管理与服务、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依据对客户行业知识和关键技术的积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通用技术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面向建筑、能源、交通、园区、教育、医疗、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服务于政府、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等。
公司的主营产品和服务是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根据服务领域主要分为智慧安全综合解决方案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两类。
在智慧安全领域,公司主要是根据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开发和专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聚焦社会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两个细分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慧安全领域的业务模式主要以项目为依托,作为“总包方”或“产品销售方”与业主方签订合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随着公司对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公司智慧安全领域的业务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自研的数据感知采集产品、数据传输组网产品、数据存储分析产品为核心,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核心产品+集成建设+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通信安全管理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数据感知采集产品、数据传输组网产品、数据存储分析产品的组合使用,实现对管理区域内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能够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公司通过公安部列装资质审查并取得公安系统列装合作资格。
此外,公司以通信安全管理行业的经验为基础,聚焦于电磁频谱安全领域,自主开发了宽带无线电监测、无线电辐射源跟踪等系列产品,在电磁频谱空间态势感知和认知方面,为用户提供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公司社会安全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匹配国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依托新型科技手段,布设各类感知设备并搭建后台应用,实现人、地、物、场、网、备等安全管理基础要素的智能感知和异常事件的自动探测,提升城市安全防控水平,增强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强保障。
公司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是在深度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行业经验和软硬件产品性能、功能特点,解决各种复杂应用环境下兼容问题,快速打通各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集成壁垒,推动全网融合,最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民生综合解决方案、城市管理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数据中心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公司积极拓展业务承接能力,已在深圳、北京、海口、南京、西安等31个地区设立分公司,销售范围已基本覆盖全国各个区域。公司下游客户多为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主要集中在民生、烟草、交通、能源、教育、公安、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公司最终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获取订单的方式包括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商务谈判等。
公司采购的物品主要包括原材料、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评价,合理选择供应商。
公司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中心负责,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采购。其中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由项目部、研发中心协调技术部确认相关技术参数后交至公司采购部门采购。施工辅材、劳保用品等材料采购,一般情况由公司采购部门集中采购,部分因施工现场进度紧急或零星配件可由项目部自行采购。
公司系统集成项目设备和材料主要来自于外购,部分安全产品和软件由公司自研自产,由公司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在项目现场实施。
公司安全产品主要包括数据感知采集产品、数据传输组网产品、数据存储分析产品,均为软硬件一体设备,产品设计的核心工作由公司自行完成。公司在完成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后,依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结合公司的库存情况,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及配件,公司执行“以销定产,并保持适当安全库存”的生产政策。公司安全产品生产模式为“自行加工和外协加工相结合”,生产环节包括PCB制板、PCB贴片、焊接、模块组装、整机组装、测试等工序。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与技术体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技术队伍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创新动力(300152)。
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武汉三地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公司研发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流程总体可概括为概念、计划、开发、测试、输出五个阶段。公司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讨论、分析与评审,以确保拟研发的产品符合用户实际需求,评审通过后公司进行项目立项。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根据相关技术的独创性和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形成的新产品、新技术经过专利检索后申请发明专利进行保护,结合产品的构造以及新方案经专利检索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保护。
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232,120.50万元,较2022年末增长3.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59,730.55万元,较2022年末减少0.86%;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16.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2.0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8.24%。
公司采取目前的经营模式,是依据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行业的产业政策、行业特点、上下游发展情况以及客户需求等因素,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竞争优势、资产规模、运营经验等因素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符合行业趋势和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短期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多项优势的综合体现。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与技术体系,经过多年的研发持续投入、自主研发经验积累,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95项,在审发明专利52项。公司是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企业入库单位,拥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生物特征标识芯片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并与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广东省物联网标识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市物联网标识与感知芯片重点实验室”,参与承担多项省级、市级重大课题研究。
公司多年来不断加强对市场需求的探索,深入开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客户的解决方案中,不断提升客户数字建设体验。2023年7月,公司参建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项目工程被授予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是公司在相关领域经验和技术积累的重要体现。
多领域覆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业务拓展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能够满足复杂实施过程中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系统开发需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684人,其中本科学历33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8人。公司已建立起多领域覆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涵盖注册建造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师、需求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硬件集成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公司组建了成熟的研发团队,核心人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技术积累,能够有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紧跟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93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8.22%。公司研发技术团队拥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和较高的研发水平。
公司历来注重对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的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8,103.71万元,较去年增长27.1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5%。
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行业应用领域广阔,客户的需求层次差异较大,由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投资主导的智慧城市、平安工程、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等大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系统功能复杂、集成难度高、技术难度大、稳定性要求高和定制化要求高等特点,由此对供应商的项目实施、交付、创新能力和响应性提出较高要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把贴近主要市场和客户,全国布局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公司在国内各主要区域部署销售和服务队伍,深谙各细分市场特性和客户的采购需求,能够迅速将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持续给客户带来价值。丰富的行业经验使得公司对于智慧民生、城市管理与服务、数据中心建设、社会安全管理等领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公司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与客户的需求的有机结合,使得公司可以在获取项目时快速取得客户信赖,执行项目时迅速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方案和产品,有利于公司业务快速扩展。
公司强调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需求来源于客户,研发服务于客户,研发与市场形成了良好互动,相互促进。公司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讨论、分析与评审,以确保拟研发的产品符合用户实际需求。
公司所处行业对资质认证门槛较高,拥有高级别资质的企业在项目承接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此外,拥有丰富、齐全的其他资质能够满足来自建筑、医疗、交通、政府部门等不同行业客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公司具备较强的企业竞争力。公司取得了行业内多项重要资质,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等级证一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企业资质一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CS4、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一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服务一级、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书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施工劳务资质等。此外,公司通过了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评估的最高认证CMMI5级以及ISO9001、ISO14001等多项认证。公司资质体系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拓展细分领域业务提供有效支撑。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2.0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8.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42.4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4.5%,主要原因如下:1)受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智慧城市项目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相关项目毛利率有所下降;2)公司收入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业务受客户预算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对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下滑也产生较大影响;3)本年期间费用增幅较大,系总部大楼投入使用后,日常运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17.62万元,较上年扭负为正,主要系公司强化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优化营运资金管理、加强资金支付管控,从而切实改善各项业务现金流。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同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的重要方向;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要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进行。IDC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1,858.7亿元人民币,2023–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
公司积极响应关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聚焦智慧安全与智慧城市领域发展,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以品质为保障”的发展原则,力争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
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持续深入开展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号及协议分析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关注国内外智慧安全装备及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构筑集芯片模组、智慧安全设备、智慧城市应用平台、智慧城市服务运营于一体的产品供给能力,为客户提供智慧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持续深耕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云计算领域,以“让每一个客户用好云”为使命,打造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云计算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建云、上云、管云和用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客户用云无忧。
2024年,董事会将继续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积极组织和领导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围绕战略目标,有序高效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公司持续稳健发展。董事会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扎实做好工作: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将通过不断加强内部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以提高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的韧性。通过市场、研发、管理等多维度发力,不断加强提升内部组织能力,打造坚固内核。同时,加强成本管理,不断优化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在成本端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强化全员增效降本意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公司未来仍将持续深耕智慧安全、智慧城市领域业务,不断升级和迭代现有产品和服务,结合市场需求以及新的技术研发成果,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不断积攒动能。在业务网络建设方面,公司现已以北京和广州双总部为核心,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建立起一支覆盖全国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实施、售后服务的业务团队,进一步扩充销售团队,以点带面、辐射全国,全面支撑公司业务向全国拓展。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建立了研发产品与市场拓展效果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公司将积极发挥广州、北京、武汉三个研发中心各自的区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自主创新发展为主线,结合引进再创新、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公司将持续投入通信安全产品的研发,加大开展针对声、光、电等相关技术研发,突破主要技术难关,树立核心技术壁垒。加大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等领域的产品研发投入。人力集中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上,优化研发团队结构,开拓思路,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推出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构建技术壁垒,形成稳定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公司实现总体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通过建设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竞争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公司,以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完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培养并留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保持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人才储备计划,不断吸收优秀的新鲜血液,加强后续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的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行业内竞争格局愈加激烈,项目毛利有所下滑,同时伴随设备、人力等成本的上升,项目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公司将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积极推进公司各项发展战略,同时公司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
通常,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上半年收入较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较高,主要由于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制度,受上述客户项目立项、审批、实施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管理的影响,一般而言,公司全年销售呈现上半年少、下半年多的局面。由于公司的人力成本、研发投入等支出在年度内发生较为均衡,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的季节性波动较明显。公司业绩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主要与公司所处区位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公司已经在辽宁、青海等地设立了多家分公司,成功地将业务拓展至东北、西北地区。如果未来华南地区智慧安全、智慧城市领域的行业政策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是公司无法有效开拓其他区域的市场,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和服务涉及的相关技术具有快速升级迭代的特点,虽然公司对产品和服务研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但相关市场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公司历来重视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工作,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未来若公司不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关注客户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后续研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技术、不能持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在前瞻性技术创新领域偏离行业发展趋势,将面临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认知度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甚至持续发展。公司将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动态与发展趋势,针对市场有效研发,提升研发效率,保持核心关键技术领先,提升产品竞争力。
智慧城市行业集成项目存在实施、交付、验收等环节,项目实施周期由数月至数年不等,行业内通常采取按项目进度分批次付款的方式给付资金。公司已采取客户信用审批、现金折扣、账龄预警等措施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和坏账风险,但若下游客户因其他因素无法按时回款,公司应收账款仍可能发生坏账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景嘉微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杰创智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