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1 22:41:04    次浏览
2023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公司战略投入的一年。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疲弱的国内内生需求带来的多重考验,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使命,对内抓研发提质,提升技术优势和保持产品创新竞争力;对外拓市场增效,在继续稳固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优势的同时,在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40.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16.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44%;管理费用5,721.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10%;销售费用13,089.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13%;研发费用10,025.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90%。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几个下游应用领域,其中消费电子领域是公司目前下游应用中最大的一个板块。2023年,行业景气度及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仍存在,行业整体工艺创新不大,影响了主要客户产业链对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导致公司产品出货及收入同比下滑。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是消费电子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电子产品,它们在过去一年里整体销量均出现了下滑。根据Canays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方面,2023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部,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4%,其中2023年上半年出货表现惨淡,Q1季度、Q2季度出货分别同比下滑13%、10%,下半年起的同比跌幅才有所收窄;在个人电脑(PC)方面,2023年全年,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为2.47亿台,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13%,其中仅2023年Q4季度的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在平板电脑方面,2023年全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为1.353亿台,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10%。
综上来看,2023年是消费电子行业低迷的一年,虽然2023年底行业景气度开始温和回暖,但尚未恢复至理想水平,同时因电子终端产品工艺创新不大,公司国际大客户及其供应链厂商的采购量受到影响,导致公司2023年产品出货及验收同比减少,给收入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23年,在消费电子行业低迷导致公司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公司依然坚持加大产品品类拓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市场营销开拓,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阶段性承压,费用率阶段性上升,从而影响了公司净利润的表现。
在毛利率方面,2023年,公司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系列和种类,因公司产品收入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下降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0,025.4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22%。公司十分注重研发投入,通过对核心部件、关键软件等底层技术的研究投入,掌握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从而打造公司技术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大量引进了优秀的研发人才,主动引入了多位在光电学、流体力学、电磁、电机、激光、运动控制、AI算法、工业互联系统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博士,组建了流体与结构、视觉、机器人、电力电子、驱动与控制、电机六大研究所,不断夯实公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升级ADA-H智能平台,2023年进行了Z轴电机自主化开发、工艺模组热插拔及软硬件的二级解耦和三级解耦,通用平台与工艺应用全面适配,使其能完成对多种工艺模组即插即用,支持更精细的工艺需求,真正实现由专用功能设备转变为通用数字化平台设备。同时,公司对传统灌胶机、等离子清洗机、喷墨打印机设备进行研发升级,推出了毫克级别精度灌胶机系列产品、智能单彩色喷墨打印机系列产品和常压尖嘴等离子体、高速旋转等离子体,并成功研发出了高端精密机床、超快飞秒激光等产品,丰富了公司产品品类。基于上述研成果丰硕,公司2023年度提交申请专利49件,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了专利484件。
在销售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13,089.0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7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巩固消费电子行业的大客户,并加大了对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大客户的拓展力度,为此,公司引进了一批熟悉相关行业工艺应用的营销人才,因此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目前,除了消费电子行业国际大客户及其供应链厂商之外,公司已获得特斯拉、比亚迪002594)、捷普、印度TATA等众多国内外大客户供应商资质,未来公司将围绕更多大客户做深耕。
终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包括电子元器件生产、电子部件组装、电子装联和后段整机组装等多个生产工序,公司智能制造装备运用于SMT电子装联工序段较为成熟,且占收入比重较大,是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厂商重要的设备供应商。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较为低迷,下游客户对生产产能扩张需求有限,同时电子终端产品在工艺创新力度不大,这影响了公司在SMT工序段的智能设备的销售。公司除了继续加深已形成竞争优势的SMT电子装联工序环节外,还积极向大客户拓展新工艺段的应用。第一,公司积极参与大客户各类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AR/MR/VR等)的FATP后段组装工艺项目,2023年已通过客户新工艺验证并完成小批量交付,预计在新一年亦将带来可观的交付。第二,公司根据主要客户产品系列及其EMS厂商分布来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设立美国办事处、苏州应用研发部、越南子公司、墨西哥子公司等来对接客户不同地域及不同工艺的项目,以更快、更全地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为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周期内的竞争力,在维稳消费电子市场的基础上,公司主动加深了国内通用市场大客户的开拓力度,优先瞄准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为重点开拓市场,实现头部客户的突破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纵深布局。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汽车电子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市场,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2023年年底的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1,009亿美元,同比下降6%,但是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逆势增长,预计2023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达300多亿美元,比2022年的283亿美元增长约8%,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仍在进一步的提速;在新能源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氢能产业相关政策被自201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国家发改委2022年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体现出政策对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定位,也明确了政策鼓励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勾勒出氢能中长期蓝图。
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为公司的成长提供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公司将继续开拓更多的市场应用。目前,公司已成功切入特斯拉、比亚迪、捷普、印度TATA等国际汽车电子头部客户和国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在半导体封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上亦有所突破,未来将持续推进上述非消费电子应用市场的开拓,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极。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方向,关注前沿市场需求,夯实公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并继续深化各类精密控制阀体的研究开发,推进产品及工艺优化升级,提升公司当前硬核竞争力。
基于第一代传统功能精密阀体的结构设计和工艺积累,公司持续进行核心零部件阀体的更新迭代(例如高精密雾化阀、混合粉末涂覆阀、智能螺杆阀、压电喷射点胶阀等)。截至当前,公司累计立项研发52款传统功能精密阀体,其中19款已批量导入生产应用,覆盖了点胶、涂覆、灌胶、供料等工艺场景,实现了公司配套的自动化装备在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家居等行业落地。公司累计立项智能精密阀体27款,主要是配套公司ADA智能平台使用,其中4款已批量导入生产应用,持续为终端市场提供高效高质的整线)ADA智能平台系列
公司持续升级ADA-H智能平台,2023年进行了Z轴电机自主化开发、工艺模组热插拔及软硬件的二级解耦和三级解耦,已实现支持Windows与Linux双系统操作、通用平台与工艺应用全面适配,使其能完成对多种工艺模组即插即用,支持更精细的工艺需求,真正实现由专用功能设备转变为通用数字化平台设备。目前,公司基于ADA-H智能平台开发的智能柔性组装设备已实现部分出货,先后应用到TWS耳机点胶工艺、工业电源的组装测试线体、医疗试剂植球等场景,且已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不同工站工艺的灵活换线)等离子设备、喷墨打印设备、灌胶设备系列
公司针对常压等离子体的应用开展了电磁场设计、二级点火设计、腔体内层流、内热系统四大方面的研发,现已成功研究出常压尖嘴等离子体、高速旋转等离子体、数字等离子发生电源,在相关应用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此外,公司根据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对传统灌胶机、喷墨打印机设备进行研发升级,推出了毫克级别精度灌胶机系列和智能单彩色喷墨打印机系列产品,可拓宽应用于PCB板印刷领域、制鞋/化妆品行业、贴标签/传统丝印等工业智能制造领域,实现各类复杂的功能性精密涂装印刷、各功能模块线、多渠道营销推广助力品牌提升
随着2023年境外商务政策的逐步开放,公司重拾并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及运营力度,目前已经在美国、墨西哥、德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地进行了市场梳理,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行业展览会12场、研讨会11场,利用行业展会的聚焦效应帮助公司培育更广泛的渠道体系和应用领域客户。另外,星空体育app下载公司在优化原有大客户销售队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汽车电子、新能源行业大客户销售+营销团队搭建,同时探索Googe外贸快车平台等线上新媒体营销渠道,多措并举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从线)拓宽品牌传播力度,持续提升多渠道立体营销能力。
公司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亦重视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人才梯队的建设,一是主动引入了多位在光电学、流体力学、电磁、电机、激光、运动控制、AI算法、工业互联系统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博士,组建了流体与结构、视觉、机器人、电力电子、驱动与控制、电机六大研究所,不断夯实公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二是引入不同行业的高端营销人才,挖掘新市场机会以拓宽应用领域布局。此外,公司还重视与知名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2023年成功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博士后实践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平台的建设来为公司发展和行业拓展注入活力。
公司主要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组装设备、ADA智能平台、半导体装备等智能制造设备及系统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智能家居、医疗等多领域电子产品的智能生产制造,致力为客户提供工厂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历经多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技术平台,依托一体化技术平台,公司的智能制造装备已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已与包括全球电子行业头部客户及产业链EMS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帮助其在点胶、涂覆、等离子清洗和组装等多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等离子清洗机、固化炉、ADA智能平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超快激光设备等多种智能制造装备和点胶阀体、驱控、电机等多种核心零部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端流体控制设备为核心、覆盖多道工序的多元化产品布局。
流体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和喷墨机等。流体控制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和半导体等领域产品的SMT电子装联段、FATP后段组装的底部填充、围坝、引脚封装、堆栈封装POP、补强、三防涂覆等工艺,以实现电子产品的贴装和部件组装。
等离子设备主要有真空等离子清洗机和常压等离子清洗机,用于清洗FPC、PCB、半导体引线支架、玻璃和各种手机零部件等表面有机物,以提高产品表面附着力,从而提升产品可靠度。
固化设备包括红外固化炉、紫外固化炉和热风固化炉,主要用于产品完成点胶或涂覆、灌胶或打印等工序后的固化或烘干。智能组装设备主要用于零部件或产品贴装、插装、锁付等工序,包括上料机、下料机和传输设备等其他设备。
ADA智能平台是在通用机架的基础上搭载主机模组形成一个通用平台,再在通用平台基础上搭载不同的工艺模块、供料模块、输送和校准模块以快速形成一台智能平台设备,实现给什么工具和物料就能完成相应的工序工作,如点胶、涂覆、组装、等离子清洗、锁付、视觉检测等。ADA智能平台的“智能”体现在设备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不通用、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行业四大痛点问题。
公司销售的配件以阀体为主,包括点胶阀、涂覆阀、雾化阀、薄膜阀等,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LED、新能源等多领域的表面贴装胶、导电银浆、IC封装胶、底部填充胶、涂助焊剂或活化剂等工序环节。技术服务业务是公司为保障客户生产线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而提供的运营维护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操作培训、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贯穿了客户智能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客户黏性。
公司除了销售单一整机设备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应用于PCBA加工、3D玻璃和终端组装等领域的智能生产解决方案。
①点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不锈钢设计的高速点胶机系列为主体,配有自动上下料机、接驳台、UV检测台等设备,可配置单双轨&单双阀、微量天平、激光测高等,多种功能
②PCBA板涂覆解决方案:该生产线以iCoat系列涂覆机为主体,配有自动升降机、接驳台、UV检测台、UV固化炉等装置,亦可配置双机双炉等定制化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加工工艺稳定性。
③在线真空/常压灌胶线体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包含真空/常压灌胶机、升降机、接驳台、预热炉、固化炉、全景/3D相机视觉拍照、PC+PLC控制整线,为客户实现自动识别产品型号、自动灌胶、自动烘干、工装自动回流等功能。
机生产模式,亦可以多机连线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产能需求与排线平衡,公司可以为客户自定义布局模组,采用多单元和各种工艺模块的组合实现量产目的,换线只需更换模块即可,无需移动设备。ADA智能平台不同工作站选配不同工艺模块,或与人工位或与其他专用设备混搭结合使用,能实现产线的无限扩展,为快速搭建大型生产线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
通过搭载LMES系统实现离线排产、离线编程、离线生产等,使其有效解决制造业设备通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技术门槛高、换线转产不灵活的四大行业痛点。
公司已建立覆盖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模式,基于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定产品价格,并通过向客户销售智能制造装备、提供配件及技术服务实现盈利。
公司主要根据生产计划、研发需求以及销售订单相关的产品BOM清单,按需下达采购订单。此外,公司亦会根据与客户沟通的预测订单安排批量生产,并依此提前采购一部分通用物料,以满足生产排产的领料需求。公司直接采购的物料以标准化零配件为主,属于原材料采购,直接面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另外,公司还会委托部分供应商进行部分五金件、机加件、电气件的简单加工,即外协加工模式,公司向其支付加工费。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对少部分附加值较低的钣金件、机加件和电气件的简单加工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主要为订单导向型,生产计划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执行,公司会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主要客户当年度的预计产能需求,并根据客户生产计划着手开始进行材料采购、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均衡分配、按时完成、准时发货;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产品在标准设备的基础平台上,通过加载工艺模块、变更关键核心零部件或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即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工艺需求。当客户有特殊的工艺需求时,公司亦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
公司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研究院+研发中心“三层”研发体系。其中,前沿技术中心负责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研发;研究院牵头基础研发,主要负责基础模块建设、核心零部件研发;研发中心则负责标准产品、ADA智能平台产品的研发,并针对市场及客户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进行产品升级研发,解决客户现场的应用问题。
公司产品以直接销售为主。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实现了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部客户及其EMS厂商的互赖互信,建立了长效而稳定的合作机制。公司直接与客户或其EMS厂商签订订单并直接发货,为其提供相关的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零配件和技术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部品研发、流体控制设备、等离子设备、固化及智能组装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属于“C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属于“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569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产品属于“2.1.4智能加工装备”中的“智能基础制造装备”。
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流体控制设备属于更为细分的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智能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是下游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关键技术瓶颈。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加快,对生产工艺变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亦将带来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但目前智能制造装备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因此生产工艺的迭代对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不断加大。
当前,制造业自动化面临四大行业痛点,即:自动化设备通用性低、故障排除时间长、操作门槛高、柔性化不足。以设备通用性为例,各类电子产品因生产工艺不同需使用专用电子设备,同一产品生产线因工序环节不同,亦需不同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基于以上行业痛点,使得企业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设备更新换代等成本较高,将成为制约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因素。星空体育app下载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制造、半导体、医疗器械、家居等行业。其中,因3C产品的消费属性明显、产业庞大、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所以智能装备在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起步较早且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逐渐趋于稳定发展态势,相较之下,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半导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智能装备是这些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设备,下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推动智能装备市场容量的扩大,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核心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是影响智能装备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发展对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高端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对制造业上游的覆盖力尚显不足,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针对性地进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但在部分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制造仍缺乏配套支持,与发达国家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任务,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基于此,国内各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正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拓展,促进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有利于夯实国内民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行业,历经多年发展,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各类智能制造装备已覆盖多种电子产品的多个工序环节,基本满足了电子、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医疗等领域对中低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目前在高端制造领域,国内也涌现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研发自动化设备高端产品,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综合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且更新迭代快,是下游终端制造业突破工艺和产能限制的关键瓶颈,因此需要企业在包括先进制造、光学成像、机械系统、电气控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大量技术积累,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储备多年的行业应用经验,对下业技术变革具备深刻理解,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终端产品,客户对智能制造装备的稳定性、精密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需要根据客户行业特点、行业规范、货品类型、功能需求、相关配套工程、客户预算等众多因素进行解决方案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下游客户更青睐于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并能够提供长期售后服务的设备制造商,这才是行业的客观需求和长期发展趋势。
公司于2010年推出经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认证的“国内首款全自动多功能高速点胶机”,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此后不断推出各类智能制造装备,逐步加深在SMT电子装联、FATP后段组装、TP触摸屏涂覆等工序的应用。
在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奠定了以流体控制应用为核心产品基础,同步覆盖点胶、涂覆、等离子清洗、固化、智能组装、柔性生产等多道工序环节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已发展成为中国名优企业、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级博士工作站等等。
在技术方面,公司基于多年对基础技术的积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并在点胶机、涂覆机、智能ADA平台设备等核心产品领域具备了技术优势,是中国著名品牌(高速点胶机、智能涂覆机、等离子清洗机、ADA智能组装设备系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点胶机、涂覆机)、符合使用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条件(全自动高速PCB封装点胶机)等,在业内大客户及其产业链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工业水平的提升,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向着高精度、低功耗、高效率、高集成、小型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终端产品在高精、高速、高质的追求上不断提升,一方面是对加工精度、装配工艺、效率产能、一致性和安全作业要求提升,部分工序无法继续以人工方式进行,需以电子专用设备替代;另一方面对加工所用的电子专用设备的精度、速度、稳定性、和特殊参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随着电器元器件向微型化方向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要求亦在不断提升,在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亦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5G通讯、芯片制程、材料工艺改良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终端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将不断加快,从而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需不断改变生产工艺,对电子专用设备的柔性化需求将大大提升。例如:自去年ChatGPT爆火,生成式AI的浪潮直接席卷了各个行业,而消费电子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的新契机。由GfK与中国电子商会在2023年10月联合发布的《2023-2024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消费电子作为AI+应用的承载终端,将加速下游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复苏节奏,理应开启新一轮周期,必将带来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当手机植入AI大模型之后,经过数据训练,各APP之间壁垒可以被打破,手机可以成为真正的个人智能助理。随着承载5G、AI技术之上的智能应用越来越多,更强大的智能手机会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和标配,还能推动产业链增值服务(比如音频配件、电源配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云服务等)的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智能穿戴、AR/MR/VR设备等新兴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强劲。其中AR/MR/VR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了生成AI的加持,用户的数字体验将扩展到以前可能的范围之外,助力各类云服务、云生产、云体验的应用场景丰富。随着国内外科技龙头企业逐步入场,相应的AI+XR软硬件也将迎来关键升级,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非常期待市场放量后的智能装备需求。
随着能源技术和生产力不断进步,国家坚定推进“双碳”战略,正推动着一场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成为连接能源、电子、智造、物联网等众多行业跨界融合的交汇产品,创新前景和蕴含的商业价值十分广阔;而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亦意味着新型储能行业有望迎来更好地发展。公司先前就已对上述前沿产业进行了储备,并参与到项目研发、打样、小批量验证及交付等过程中,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拓展。
公司历经多年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所需技术,截至目前已积累了17项核心技术,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围绕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2023年,公司新增获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15项,申报并已公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9490-2013,荣获了广东省第21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及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2023先进制造创新成果奖、寮步镇重才爱才企业等荣誉。
主要系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增加研发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大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增加研发人员薪酬所致。
历经多年的行业与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研发技术优势、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快速交付优势、客户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历来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投入和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了“前沿技术中心+研究院+研发中心”的研发体系,吸引了不同技术领域的博士、教授和专家加盟公司,积累了包括流体力学、材料学、光学、图像处理、视觉算法、运动控制等多种底层逻辑技术。同时,公司还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承担省市级各类重点研发项目,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掌握了高精度点胶等17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发、运动算法和整机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构建了多项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
核心零部件研发是公司核心技术领域之一,自2011年成功研发点胶阀开始,公司便逐渐实现了多项点胶阀体、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器、驱控一体控制器、光源、等离子控制器、等离子尖枪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相较于其他设备企业大多数采用外购的模式,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相关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现已形成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领先、品类多样、稳定一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优势格局。
多学科基础技术的积累赋予了公司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是公司未来实现业务空间拓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成立以来,公司依托技术优势、以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智能制造装备覆盖了高端流体控制、等离子技术应用、固化、智能组装等工序环节,实现了深耕SMT电子装联工序、向FATP后段组装工序延伸的布局。除此之外,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用于五轴加工、微电子、检测监控、电磁共振、飞秒激光、智能仓储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设备关键技术瓶颈,不断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以覆盖更多工序环节和应用领域,实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头部客户对供应商考核较为严格,一般需经历现场考察、技术研讨、需求反馈、技术改进、样机试用、批量生产、售后服务评价等环节,且智能制造装备工艺验证时间长,行业存在客户资源壁垒和客户粘性。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凭借着先进技术积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公司与全球电子头部客户及其EMS电子信息产业链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优质的客户资源一方面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星空体育app下载,公司在与优质头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亦能掌握行业先机,使公司得以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两大环节,基于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技术方案和产品生产的快速交付,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当客户对生产工艺提出更高的精度或效率等要求时,公司基于对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的迅速了解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可通过升级关键部件、更换工艺模块、优化运动算法等方式,快速提供可满足客户新工艺要求的技术方案,提升了公司与客户对新产品进行工艺验证的效率,帮助客户应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和工艺更新迭代加速的挑战。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公司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其主要部件均可独立装配和灵活拆卸,公司由传统的单站式组装模式升级为流水线组装模式,再配合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品质,使公司具备快速大批量交付设备的生产能力。
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设备供应商的及时服务和现场技术支持要求较高,因此优秀的客户服务能力是维护客户稳定性和品牌口碑的重要保证。公司依托技术和快速交付等优势,从售前服务至售后服务环节,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售前服务层面,公司深度参与客户各类产品工艺验证,当新产品设计变更导致加工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公司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出迅速的响应,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客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改进,在交期内交付新技术方案,帮助客户按时完成新品设计和研发。售后服务层面,为及时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公司特别制定了客户满意度管理程序,确保迅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公司一来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和维护支持,二来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客户可先自行快速更换故障模块,极大缩短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时间。
综上,公司拥有多年智能装备制造的研发经验,对行业及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与部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加快交货周期,在提高设备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与下游客户建立了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240.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16.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44%。消费电子行业是公司收入比重最大的一个应用领域,受全球宏观经济衰退影响,下游消费类需求大幅下滑,整体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低迷,公司产品出货及收入同比有所下滑。而同时公司又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与新行业的拓展,并仍将继续投入研发,且人力成本上涨存在刚性特征,如果公司营收未能恢复增长,则业绩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公司产品涉及各类自动化组件或装备、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等软硬件技术,覆盖了多个学科知识和专业领域技术的融合,对公司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公司所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一旦出现新材料、新技术的进步将对生产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司当前的客户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该领域产品的设计领先性强、制造工艺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升级换代快,如果公司未能持续关注产业链上、行业内及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未能适时推出差异化的创新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终端需求,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将会削弱,可能导致公司被赶超或替代。
公司目前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领域,面临着快速的技术更新及产品迭代,这对上游设备供应商的资金能力、研发设计能力、交付响应能力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公司掌握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公司充分熟悉下游各行业的生产加工工艺,以便及时跟上行业趋势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但由于底层技术的积累及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耗时较长且前瞻性的研发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出现新研发项目失败或快速研发产品未能满足客户高质量需求,则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客户订单流失的风险,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及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全球电子行业头部客户及其指定EMS厂商如立讯精密002475)、富士康、歌尔股份002241)、广达等产业链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60%以上,存在对其产业链依赖的情形。
重要客户及其产业链厂商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采购需求受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动,进而导致其某一类型设备的采购规模在不同期间可能存在较动。例如: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期均需要进行升级换代,如果在新产品中会采用新的材料、新的结构设计或者新的工艺和物理特性,则相应会对设备供应商提出新的设备采购需求。但是如果重要客户业绩出现波动或是终端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下降,使得产业链EMS厂商大幅缩减智能制造装备采购需求,则公司重要客户产业链贡献的收入可能会下滑。
消费电子厂商每年均会推出新的终端产品,若公司研发能力无法满足重要客户及其EMS厂商的产品迭代需求,则短期内公司将面临订单流失、营收下降的风险;若公司中长期无法及时跟踪重要客户产业链技术路线的迭代路径或者估计失误,公司则可能面临无法通过重要客户的验证甚至产品被淘汰的风险。
从事流体控制智能设备制造行业的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数量较多,一方面是国外大型厂商逐步重视国内业务的布局与开拓,另一方面是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内设备厂商更多的参与进本行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未来不能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或者不能在研发能力、市场声誉、品牌建设、管理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稳固竞争优势,重要客户及其EMS厂商可能引入新的设备供应商,则公司存在被其他同类供应商替代以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公司为实现核心零部件研发、新技术领域拓展和设备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一方面关注前沿市场需求,持续投入前沿技术领域,以市场引导产品革新方向;另一方面吸引广大研发人员在五轴机床、飞秒激光、检测监控、电磁共振、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等方面持续积累,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有多个新产品处于规划或者研发阶段,但距离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还有一定时间,如果研发成果在未来商业化中会面临激烈竞争,或出现商业价值低或不及预期的情况,则不利于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效益低,对公司未来长期的业绩增长和盈利提升产生负面影响。
重要客户日常管理中会持续进行供应商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正在执行的项目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要求供应商就特定事项进行自查、对公司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等。同时,公司与部分主要客户就接触到相关的机密信息签署了保密协议,若公司违反重要客户对具体项目开发及制造的保密要求,则可能影响公司与重要客户及其EMS厂商的合作,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终止合作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56.17%,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但若下游电子信息产业客户减少设备需求,又或者通过降低设备采购价格等方式来加强成本管控,将影响上游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商的利润水平。此外,公司除了加大非标设备的市场推广,亦正向国内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市场布局,但由于该领域竞争状况更为激烈,若公司无法持续推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或者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则公司毛利率无法维持在目前水平,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公司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及客户告知的订单预测情况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为保证及时交付,公司在充分了解客户产能需求后进行合理预测,会保留一定量的原材料及产品备货。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9,567.4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08%,其中主要是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和原材料,2023年第四季度获悉客户订单及售后情况向好,报告期末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余额较上年期末有所增长。随着公司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拓展,未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存货的绝对金额将呈增长趋势,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具有周期性且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若公司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实施有效地库存管控,或客户自身需求变更造成订单调整,导致存货的积压、价格下跌的情形,将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9,211.40万元,目前主要客户均为全球电子行业的头部客户,总体信用状况良好,主要以一年内的账期为主,应收账款回款良好。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可能持续增长,但受终端产品的差异和重要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影响,重要客户指定EMS厂商采购的比例逐步上升,应收账款账期有所延长,如果出现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客户结构重大变动或客户自身经营发生重大困难,公司仍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或形成坏账的风险,对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公司2023年外销收入(包括国内保税区)折合人民币约为25,209.76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人民币汇率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全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反复震荡或者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公司面临汇率变化对经营业绩带来损失的风险。
历经多年发展,智能装备的主要技术已趋于成熟,设备的可使用周期已达3至5年,但公司下游主要客户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重大影响。首先,当前消费电子需求低迷,如果未来全球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疲软,则将导致行业降低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采购需求,不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其次,目前推动下游客户设备采购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新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的产能扩张,以及新产品较大幅度的工艺变革带来的对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例如客户前一年向公司采购设备的金额较大,但次年新产品市场需求低迷导致新增产能需求较小、或新产品工艺变动幅度较小导致需升级换代的设备有限等情形发生,均将导致客户次年的设备采购需求下降、使得公司销售金额下降,并因此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局势跌宕起伏,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频现,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争端不断。目前公司已于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等地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海外营销、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与海外客户的合作。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或因地缘政治问题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不排除公司存续客户销量波动、新增客户业务量难以及时补充的可能性,上述事项均可能会削弱公司出口业务的竞争力,对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的业务受制于中国和全球的一般经济和社会条件,公司无法控制的不可预见或灾难性事件包括大流行或其他广泛的突发卫生事件(或担心发生此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或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经济和金融中断或导致运营困难(包括签证、旅行限制),并使业务活动面临损失,进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刘飞、何玉姣夫妇,两人通过直接、间接形式可以控制公司72.99%的股权。如果实际控制人通过控股股东对公司的人事安排、经营决策、投资担保、资产交易、章程修改和分配政策等重大决策予以不当控制,则可能给公司和其他股东带来风险。
随着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到位和未来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对公司经营管理、资源整合、持续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将面临更大考验。如果公司管理团队的人员配备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绩水平,公司的日常运营及资产安全将面临管理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拥有35项软件著作权,222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77项,外观设计22项。如果未来出现公司知识产权被竞争对手或第三方侵犯、恶意诉讼、核心技术泄密等情形,即使公司借助法律程序寻求保护和支持,仍需为此付出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可能导致公司商业利益受到损害,并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产品的研发等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目前,公司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产面积共约2,681.48㎡,占公司整体经营场地面积的比例约为6%。其中,①521.48㎡的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已履行报建手续并办理了相应的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但因报建核准的名称及用途与现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不符,因此未能办理房屋权属证书。接待中心、会议中心目前未用于生产经营。②2,160㎡的钣金、机加车间未履行报建手续,无法办理房屋权属证书,主要用于少量钣金件和机加件加工等工艺环节,未涉及公司生产的核心工艺和重要环节,公司的五金件和机加件加工目前主要以委托加工方式进行生产或对外直接采购,公司自行生产的比例较低。主管部门于2021年出具书面证明,确认五年内无改变公司自建房屋用途或进行拆除的计划。若主管部门未来责令公司停止使用、限期拆除上述未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房产,公司可能面临整改、被处以罚款的风险,在短期内可能使得公司日常经营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40.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16.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20.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29%。
2023年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15,464.79万元,较期初增长4.71%;期末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所有者权益为190,192.42万元,较期初增长0.03%。
公司广义的行业分类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流体控制设备属于更为细分的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主要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向高精度、智能化发展的今天,智能制造装备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必备条件和关键环节,甚至是各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制造业自动化设备格局呈现出外资厂商占据主导,国内厂商迅速崛起的态势,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是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为此,我国从政策上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随着全球工业水平的提升,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向着高精度、低功耗、高效率等方向发展。产品精度的提升,一方面对加工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提升,部分工序无法继续以人工方式进行,以电子专用设备替代人工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对加工所用的电子专用设备的性能和参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随着电器元器件向微型化方向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要求亦在不断提升,在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亦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贸易局势近年来不断变化,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东南亚地区自身谋求制造业发展陆续提供政策支持等因素,使得制造业生产力开始呈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全球制造业布局的变化为我国制造业带来挑战,但目前产业链转移并不是排斥中国现有的供应链厂商,主要采取原有供应商到海外建厂的方式,因此要求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必须加快进行转型升级,为客户转移的产能开展更好的配套服务以减少全球化分工进一步深化对国内订单量产生的冲击。
经历早期的快速扩张,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主要推动力逐步由低端转向中高端,从规模红利转向产业创新和转型增值,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加大,产业发展进入到了“通过重研发,从低价值环节向高价值环节实质突破”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从机构件、功能件加工,逐步向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环节升级,使得各类电子专用设备必将向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促进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深度与广度逐步提升。
在通讯技术、芯片制程等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近年来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从而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需不断改变生产工艺,对电子专用设备的柔性化需求提升。目前,智能制造装备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各类电子产品因生产工艺不同需使用专用电子设备,同一产品生产线因工序环节不同亦需更换不同的生产设备,以上痛点将使得企业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设备更新换代等成本较高,因此生产工艺的迭代对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不断加大。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前沿技术中心、研究院、研发中心形成的研发体系的建设,优化技术管理体系框架,引入和组建高层次人才梯队,打造核心技术研发驱动平台,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的研发投入,逐步建立针对成熟市场和目标关键新市场的独特技术强项,助推公司拓展业务边际,增强竞争壁垒,实现智能制造“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五个关键目标。
公司首先立足于消费电子领域,深挖大客户场景需求。在当前消费电子行业低迷的形势下,公司采取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战略,从传统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向TV、AR/MR/VR、智能手表等全线产品覆盖;从传统的SMT点胶、涂覆工艺应用向FATP模组组装、整机组装等延伸,积极拓宽大客户场景需求的深度和广度。公司在持续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外,亦在大力拓展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工控电子、医疗电子等非消费电子行业的业务领域,完善新市场开拓的支持体系,开发更加符合目标市场的差异化产品,巩固及提升公司品牌在新市场开拓的速度和成功率,不断打造新的增长级。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方向,基于在流体控制应用产品和自研自产的核心零部件优势基础上,继续优化升级现有关键零部件和整机设备并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加快推动ADA智能平台项目在FATP段的覆盖,同时不断拓宽产品线,战略性开拓工业级飞秒激光、中小型五轴智能模组数控机床、智能工业协作机器人、视觉检测等应用于智能装备领域的产品,构建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及机器人+AI算法及软件的多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纵深布局。
公司从组织、人才、文化、激励等方面建设高效运营的组织与团队,基于精细化管理要求优化组织体系以支撑公司战略落地。首先,加强对组织架构、组织运作模式、组织协同机制、关键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构,确保组织与战略的匹配,让组织变得更加敏捷与高效;其次,加强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本地化方面的资源投入,打造人才高地,同时持续开展人才优化,切实构建人才核心竞争力;最后,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根据未来的具体情况对优秀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将公司利益、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结合。
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现有的资源,进一步完善前沿技术中心+研究院+研发中心的研发体系的建设,持续加大对底层基础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加强与客户在工艺应用研发方面的合作。2024年除了在超微量流体智能精密控制技术方面积累优势外,公司还重点发展光学检测、胶路检测、螺丝批及控制软件、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离子体等技术,不断夯实基石。此外,公司仍将继续深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校企合作,在精密激光技术、智能仓储技术、智能测控技术、MES系统等领域展开研究,并大力推行安达企业数字化的研发,为客户、为行业带来以智能制造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基于ADA-H智能平台开发的智能柔性组装设备已实现工艺验证及部分出货,这是公司在电子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前进的重要一步。2024年,公司将继续优化ADA-H系列智能平台的工艺兼容性,完成新一版的迭代升级。此外,公司会加快在压电类高精密阀体、视觉检测功能模块等研发进度,全方位配套我司的ADA智能平台、点胶、涂覆及新开发的灌胶、喷墨打印系列设备快速升级,以进一步完备公司核心零部件及更多智能装备产品的布局,实现公司在汽车电子、新能源、智能家居、印刷包装等行业项目的进一步落地。
公司根据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事业部制管理的组织架构,加强对资源的调配、赋能,充分发挥各行业优秀营销人才的能力,在持续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外,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家电制造业、EMS电子制造服务业等通用市场业务规模。海外运营方面,公司一来对海外长期合作客户不断优化“跨地域有效的支持服务”,跟随客户为产业链转移做好准备;二来将不断提升包括但不限于北美、东南亚、东亚等区域的海外市场业务,增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
公司携手百润-亚太欧联商学启动《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打造有安达智能特色的、卓越的运营管理体系,以构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首先,根据市场主体需求优化组织结构、人员结构,持续完善运营管理模式,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其次强化预算管理,真正做到严控运营成本,并通过组织优化与协同、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节能降耗等多点发力来实现降本增效;最后发掘人力资源潜力,落实中长期激励机制,提升组织效能。
上市财险加码布局 新能源车险“近忧”重重 业内:优化定价机制是解决之道
十大头部券商2023年业绩披露完毕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归母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国家药监局: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国家药监局: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已有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13.78万股,占流通A股25.1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0.42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589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72.9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80.8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0%,股份类型: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