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益田影人花园酒店 > 活动及最新讯息新闻中心

泽装备制造年俗·湘味丨湘潭火龙舞:72个“故事”演绎平安祥瑞

发布时间:2024-02-20 21:39:44    次浏览

  当花炮打破山村的宁静,袅袅炊烟带着鱼肉的香味随风飘散,空气中的“年味”渐渐浓郁。山边的柏油路上,一辆辆小汽车缓缓进村。在进门时“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游子的乡愁才彻底得以释放。

  “三叔,年后的龙灯初几开始?哪个带队?哪个舞龙头?”村口小超市门口,几个年轻人正拉着村里的老人,打听着“龙灯”的最新讯息。在他们眼里,新春的“龙灯”才是年味的象征,是一年真正的开始。

  湘潭民间的“龙灯”有很多,因地域习俗的差别而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地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其中,又以“火龙舞”为最。

  湘潭火龙舞传承于岳塘区荷塘街道竹埠村一带。在这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耍“上元灯”,祈愿消灾避祸、泽装备制造平安幸福;六月初六耍“禾花灯”,祈愿风调雨顺、泽装备制造五谷丰登。

  “火龙”在夜色中飞舞时,通体透亮。红光映照着人们的笑脸,神秘而又喜庆祥和。

  中国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因而,舞龙灯就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湖南人称其为“耍龙灯”。

  竹埠村是湘潭目前保留火龙灯并每年定期开展活动的少数村落之一,其火龙灯是19 世纪后期由外地传入,后于村中尹氏族人手中兴起,最早于清光绪三年(1877 年)已在该村出现。

  相传,湘潭法华寺的黄贵廷,在某年花了十个银元从现在的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石塘山学来耍龙灯的技艺。

  其时,一位唤作严一厨子的人与黄贵廷交好,他将耍龙灯技艺从法华寺学去后进行传播,并逐渐传至现荷塘街道境内的唐家屋场。竹埠村的龙灯技艺便是由尹氏先人佐堂先生从唐家屋场学得并一直传承下来。

  竹埠港曾是湘江在湘潭境内的一个重要码头,村民大多靠码头维持生计。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这里就形成了一条由麻石铺成的街道,长达数百米。街上分布着豆作、南货、酒作、碓坊和屠宰业等商铺、作坊。这里是老湘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交通枢纽。

  作为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民俗活动,耍龙灯一直受到村民、商铺以及船家的欢迎。

  今年54岁的尹国军,孩童时就跟着村里的大人钻进火龙舞队伍,从一路跟着看热闹,到举龙珠、举牌灯,到15岁正式“上把子”舞龙,再到上世纪90年代末接过“会首”重任,成为了湘潭火龙舞第七代传承人。

  尹国军不但从“非遗文化进课堂”入手,向学生传授表演技巧,如今又着手准备制作有关音、视频资料,“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等我有一天舞不动了,想学的人就有范本。”

  每年除夕晚上泽装备制造,村里的尹姓老人会在祠堂中烧上一堆火,族人围火而坐,闲聊家常,商讨正月十五耍灯事宜。

  当地俗语“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分别指的就是“堆子火”与火龙灯。泽装备制造

  一支完整的湘潭火龙舞队伍,由民乐(包括大锣、大鼓)、龙灯(包括火龙灯、龙珠、狮子)、牌灯三个主体部分组。

  龙身一共九节,用八节龙衣布连成整体,每个灯笼的直径约 30 厘米,全长约15 米。龙身前后配上两颗“龙珠”(前红后白),整个龙灯队约 35 人至40 人组成。

  每节龙身内部,都点着由上等茶油为燃料的“油纸捻子”,夜间在田间地头舞动时,通体发光,栩栩如生。

  据研究,各地龙灯的命名,与地方域名存在“一境一庙一龙”的对应关系。湘潭火龙舞也同样如此。

  湘潭火龙舞的技艺中,有“摇钱树”“满堂红”“仙人打”“四郎回国”“双龙出洞”等72个民间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耍法、套路,以此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祈福诉求泽装备制造。

  湘潭火龙舞的表演主要有两个时间节点。在正月十五晚上,走村串户耍“上元灯”,表达来年生活红火的愿望;六月初六晚上,到田间地头耍“禾花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不管是企业、单位还是百姓人家,只要愿意接灯,就提前与会首联系好,竹埠村火龙灯都会在正月十五之前上门耍灯。但正月十五晚上的火龙灯一定是在本村范围内耍。

  白天使用的龙灯一般是“捆笼子”。其与“明笼子”(即火龙灯)不同的是,“捆笼子”龙身内部没有使用油纸捻子,因此没有明火。

  在村民的信仰中,不管是“明笼子”还是“捆笼子”,经过起猖仪式后,都具有神性,都能达到祈福的目的。

  每当正月十五夜幕降临,庙前香火旺盛,烟雾腾空。安置在村民家中的“大王老爷”已被“请”出,八份祭菜在庙前摆放整齐。

  当念完祭文并为火龙“点睛”“开喉”,点燃每个把子里的“油纸捻子”,所有舞龙人员满脸虔诚地喝上一口雄鸡血酒后,“起猖”仪式才算礼成。

  在夜色中,龙灯队行走在村里,宛如一条通体发光的长龙,神秘而吸睛。很多大人小孩会不由自主地追随舞龙队伍走街串巷,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拱手拜年。

  舞龙队挨家挨户舞龙,把“火龙”的祥瑞之气送进村民家,希望神明能庇佑村民家庭吉祥平安、幸福美满。

  村民们自然是热情相迎,早早备好红枣、糖果来招呼舞龙队员,再相互报上几句吉祥话,以示敬意。

  在“接灯”时,主家会放起鞭炮以示欢迎,并拿出糖果、香烟招待队员。队员们根据主家的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个故事进行演绎。

  表演完后,主家还会给舞龙队送上红包图吉利,红包大小则由主家决定。在“辞灯”时,主家会再放上一挂鞭炮,以示恭送。

  这时候,村里大一点的孩子,会尾随火龙走街串户,既名正言顺地在晚上走街串户玩耍,又能吃上“百家零食”,个个都开心得不得了。

  到了晚上12点,活动举行最后的“收猖”仪式。队员们从江边空地上燃起的火堆上跳过,熄灭龙灯的“油纸捻子”,再从尾至头从火上跃回,“收猖”完成。